菩萨用心,皆以慈悲为本,以利他为先。 菩萨的任务就是普度众生,像那观世音菩萨一样,大慈大悲,救苦救难,万灵万应。所以,她们必须进入生死轮回,跳入苦海之中,才能把溺于苦海之中的众生解救上岸。这是她们自己的选择,所以绝对不会后悔,也不会厌恶生死,反而把生死大事当做是自己所居住的园林房舍一样。
做人,也应心存奉献的精神,只有在奉献中才能得到大的快乐。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佛教信徒,去找德埝禅师,向他请教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。 德埝禅师问道:“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?” 信徒甲回答道:“因为我不愿意死,所以我活着。” 信徒乙回答道:“因为我想在老年时,儿孙满堂,会比今天好,所以我活着。” 信徒丙回答道:“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养活,我不能死,所以我活着。” 德埝禅师听后,说道:“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,因为你们活着,只是由于恐惧死亡,只是由于等待年老,只是由于不得已的生存需要,却不是因为理想和责任,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,就不可能活得快乐。” 甲、乙、丙三位信徒齐声问道:“那么请问禅师,我们要怎样生活才会快乐呢?” 德埝禅师反问道:“那么你们想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?” 信徒甲答道:“我认为我有金钱就会快乐了。” 信徒乙答道:“我认为我有爱情就会快乐了。” 信徒丙答道:“我认为我有名誉就会快乐了。” 德埝禅师听后,不以为然,就告诫三位信徒道:“你们有这样的想法,当然永远不会快乐。当你们有了金钱、爱情、名誉以后,烦恼忧虑就会跟随而来,占领你们的心。”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地问道:“那我们怎么办呢?” 德埝禅师答道:“办法是有的,只要你们改变观念:金钱要布施才有快乐,爱情要奉献才有快乐,名誉要服务大众才有快乐。” 信徒们终于听懂了生活上的快乐之道,那就是施与、奉献和服务。 人生一世,草木一秋,能够快快乐乐地活一生,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。但是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呢?德埝禅师的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。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,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。人心浩瀚,可以容纳许多东西,但是如果心灵总是被自私、虚伪、贪婪、金钱、名誉等阴暗的理念所笼罩,那么不论是富甲天下还是位及至尊,也不可能求得快乐。但是如果心灵总能不断地得到坚韧、顽强、刻苦、纯朴、真诚、乐观、自信之泉的灌溉,明白众生苦就是自己苦,众生福就是自己福,那么即使是一贫如洗或是位卑如蝼蚁,也可以求得快乐。
空谷色龙的博客欢迎您
http://z12444060.blog.163.com/
|
评论